目前主流生產製造仍然離不開精實管理的範疇,但隨著臺灣 2050 淨零轉型政策的擬定,產業界除了導入 MES、SCADA、PLC、IoT 等科技工具升級智慧製造轉型外,也紛紛轉向綠色生產,以減少碳排放為努力目標。
然而,智慧工廠的建構需要大量的自動化與即時資訊系統的電力,這與碳減排產生矛盾。
這時結合精實管理中的七大浪費改善來思考碳減量的關係,將可有簡單明瞭的碳減排方向:
採用即時生產原則,根據實際需求進行生產,減少庫存和過度生產。
減少碳排放量=(實際生產量-最佳生產量)×每單位碳排放量。
流程優化,縮短等待時間,提高生產效率。
減少碳排放量=減少單位等待時間×每單位時間碳排放量。
最佳化物流,盤點合理化供應鏈運輸與廠內物料配送搬運距離,降低碳排放。
減少碳排放量=(實際運輸距離-最佳運輸距離)×每單位運輸碳排放量。
ECRS 精簡製程,消除不必要的工序和處理,提高效率。
減少碳排放量=減少過度加工量×每單位碳排放量。
運用看板系統,基於需求動態控制庫存,減少庫存過剩。
減少碳排放量=(實際庫存-最佳庫存)×每單位庫存碳排放量。
利用操作程序圖分析,消除無價值的動作,減少碳排放。
減少碳排放量=減少不必要動作時間×每單位時間碳排放量。
強調品質管理,減少產品缺陷,減少廢品,降低碳排放。
減少碳排放量=減少產品缺陷量×每單位碳排放量。
以上每個改善都需要結合產業經驗與知識,透過外部顧問的指引與管理規則的制定,才可在臺灣 2050 淨零轉型政策推動下,讓製造業智慧轉型與綠色生產並行。
雖然智慧工廠需消耗大量電力,卻可透過結合精實管理的觀念改善,達成碳減排目標。透過採用即時生產、流程優化、最佳化物流等方法,有效降低碳排放。
精實管理的理念與碳減量密切相關,這一綜合性的管理策略有望在製造業轉型中發揮更廣泛的應用,實現生產效能與環境永續共生的理想。
資料來源:本文轉載自myMKC.com管理知識中心 /文:鄭順仁